NEWS
媒體報道2024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5% 全年外貿圓滿收官發布時間:2025-01-14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1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去年全年外貿運行情況,2024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再創新高。 據海關統計,2024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25.45萬億元,同比增長7.1%;進口18.39萬億元,同比增長2.3%。 自去年9月一攬子增量政策和促進外貿穩增長舉措出臺以來,有力推動四季度外貿實現11.51萬億元的季度歷史新高,增速較三季度提升0.4個百分點。尤其是12月,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4萬億元,增速提升至6.8%,全年外貿圓滿收官。 2024年,我國市場多元化穩步推進。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22.07萬億元,同比增長6.4%,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0.3%。其中,對東盟進出口6.99萬億元,同比增長9%,連續5年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期,我國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6%、4.9%。來源:央視網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重塑尾程配送:物流業的未來之路發布時間:2025-01-13
在消費者對速度、靈活性和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尾程配送已成為物流業關注的焦點。如何平衡效率與成本,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者需求?從靈活模式的普及到技術的滲透,再到綠色發展的緊迫性,這一領域正在經歷深刻變革。以下我們將以真實數據和案例為引,探討配送格局的轉型邏輯。一、從“安全焦慮”到多樣化選擇:尾程配送的服務升級1. 包裹盜竊問題催生的安全需求“門廊盜竊”這個詞,已經在消費者的網購體驗中變得不再陌生,包裹盜竊問題正在愈發嚴重。2024年調查顯示,41%的美國消費者曾經歷過包裹被盜的情況,其中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在過去一年內遭遇了此類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帶來了直接的財產損失,也對零售商的聲譽和客戶體驗造成了負面影響。同時,全球電子商務的快速增長也為“門廊盜竊”提供了更多機會。2024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預計將超過6.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更多的包裹會被運送到消費者家中,從而增加了被盜風險。2. 靈活選擇的新興解決方案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各運營商紛紛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例如HUBBED推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在澳大利亞建立2150個取件和投遞點(PUDO網絡),讓包裹配送從“送貨到家”轉向“送貨到點”。這種改變并非簡單的轉移,而是一種便捷性與安全性的升級。對于消費者而言,下班路上順路取件不僅高效,還避免了包裹遺失或被盜帶來的煩惱。同時,靈活選擇的需求也反映在其他形式的配送中。例如,智能投遞柜的使用正在城市中逐漸普及,其24小時開放的屬性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生活節奏。在荷蘭,一項試點數據顯示,智能柜的普及將失敗投遞率降低了15%,而其便捷性吸引了超過70%的年輕消費者。這些變化正驅動尾程配送從單一模式邁向靈活化、多樣化的未來。二、“綠色物流”的全局視角:從成本壓力到品牌資產1. 尾程配送的碳排放挑戰隨著全球環保意識增強,物流運輸領域的碳排放問題備受關注,其中尾程配送被認為是“重災區”。全球物流運輸約占總碳排放的20%,而尾程配送的復雜性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2. 企業實踐帶來的雙贏效益法國某電商平臺通過采用電動貨車和可降解包裝,將配送中的碳排放減少了35%,同時節約了60%的燃油成本。這一舉措不僅降低了運營成本,還贏得了消費者的環保青睞。數據顯示,43%的歐洲消費者在選擇配送服務時更傾向于低碳選項,這一趨勢尤其顯著于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費者。3. 集中配送模式的潛力通過優化配送路線,集中配送系統進一步減少了資源浪費。例如,荷蘭的一家物流企業建立社區自提點,單次配送碳排放降低了10%,同時提升了企業在綠色物流領域的競爭力。三、技術驅動的智慧物流:尾程配送的“效率革命”1. 無人機與AI的快速發展技術正在重新定義尾程配送的效率和服務體驗。在美國,一家零售巨頭通過無人機配送,將包裹送達時間縮短至30分鐘,這種高效方式正在緊急配送場景中展現出巨大潛力。2. 智能化帶來的服務優化人工智能技術同樣在物流行業迅速普及。一家英國公司利用AI優化配送路線,使效率提升了20%,并顯著降低高峰期的延誤率。同時,根據Sendcloud的調查,70%的消費者希望實時跟蹤包裹位置,這推動了技術進一步應用于提升用戶體驗的方向。四、從透明度到參與感:重塑配送體驗1. 消費者的全新期望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消費者對配送服務的期望也在不斷提升。現代消費者不僅僅關注商品的到達時間,更希望整個配送過程能夠提供更高的便利性和個性化體驗。他們期待實時的信息更新,能夠清晰地了解包裹的運輸狀態,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日程安排。此外,消費者對配送服務的參與感也愈發重視,許多人希望能夠與配送人員進行互動,甚至在配送過程中對時間和地點進行靈活調整。例如,許多消費者現在傾向于使用能夠提供實時跟蹤和更新的配送應用程序,這使得他們在等待包裹時感到更加安心。2. 透明服務如何提升滿意度 Parcel and Post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的報告顯示,58%的全球消費者認為實時信息更新對提升購物體驗至關重要。例如,一家歐洲零售商通過物流App讓消費者實時調整配送時間,并與配送員直接溝通,使客戶滿意度提升了22%。這種透明服務還顯著降低了失敗投遞和投訴量,為企業節省了年度運營成本的15%。總結尾程配送的變革不僅體現在技術進步,更是服務理念的全面升級。隨著消費者對速度、靈活性和環保的要求不斷提高,物流企業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結合消費者對透明度、個性化和便利性的期待,企業必須重新審視并優化配送策略。環保意識的提升要求企業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采用綠色運輸和可持續包裝,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選擇符合環保標準的服務,這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競爭優勢。此外,技術的迅猛發展,如無人機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物流模式,提高效率并提升客戶體驗。未來,誰能將便利性、綠色化和技術創新更好融合,誰就能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尾程配送的未來將是一個多元化、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期待物流企業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探索與創新,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來源:電商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平臺經濟在跨境電商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發布時間:2025-01-10
來源:經濟日報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1900億件!國家郵政局剛剛公布“小目標”!發布時間:2025-01-09
1月8日,2025年全國郵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郵政行業2024年工作,分析形勢,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偉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沖久作工作報告。趙沖久在會議上介紹,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74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3%。趙沖久說,過去這一年,國家郵政局聚焦“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更好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縱深推進快遞進村,繼續實施“一村一站”工程,積極服務現代農業,開展農村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示范創建工作,助力脫貧縣和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打造當地農副產品致富產業取得好的成效。穩步發展快遞進廠,引導培育快遞服務先進制造業項目,全國累計形成1670個業務收入超百萬元的重點項目。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項目取得顯著進展,圓通助力C919國產大飛機空中展翅,郵政速遞服務國產新能源汽車出海馳騁。加快推進快遞出海,加強樞紐中心建設,累計建成境外分撥中心297個,海外倉333個,喀什國際郵件互換局疊加交換站功能。強化干線運輸能力,新增南京—盧森堡等洲際快遞貨運專線,累計開通16條中歐班列運郵線路、25條海運郵件專線。會議明確了2025年工作思路及重點任務。會議指出,2025年行業仍將繼續保持穩步上升態勢,預計郵政行業業務收入完成1.8萬億元,增速6%左右;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分別完成1900億件、1.5萬億元,增速8%左右。會議強調,2025年要重點做好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交通強國郵政篇建設、持續推進行業生產組織效能提升、加快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加強國際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提高行業監管效能、完善運行監測和指揮調度機制、大力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力提升行業安全水平等十項工作。來源:國家郵政局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多措并舉推進企業高質量“出海”發布時間:2025-01-08
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外貿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在當前全球經貿投資低迷的背景下,我國外貿實現逆勢增長,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活力。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9.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23.04萬億元,增長6.7%;進口16.75萬億元,增長2.4%。從產品結構看,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快速增長,機電產品和集成電路表現尤為突出,顯示出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持續提升。從市場結構看,新興市場和區域貿易伙伴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除傳統的東盟、歐盟、美國等貿易伙伴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成為中國外貿企業的新選項。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6%,顯著高于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增速。從業態模式看,跨境電商持續為外貿發展注入新動能。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高于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6.2個百分點。同時,區塊鏈、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提升了供應鏈管理效率和風險控制能力。我國企業高質量“出海”的背后,離不開以下四大關鍵因素的支撐。首先是產業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的引領優勢。中國正處于全球產業智能化轉型的前沿,尤其在制造業領域,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飛速推進,成為全球制造業競爭的核心驅動力。中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大制造產能、最強配套能力和最大消費市場,還在產業智能化的實施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其次是金字塔型產業集群的全球供應鏈地位。中國擁有成熟且層次豐富的產業集群,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制造業體系。中國不斷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和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的競爭力,發展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核心。特別是在制造業領域,我國已經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生產資源,這為中國外貿企業進入全球市場提供了強大競爭力。通過打造金字塔型企業群,中國企業能夠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大的份額,并發揮集群效應來抵御外部風險。再次是大模型技術帶來的革命性機遇。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行業大模型正在成為中國外貿企業走向全球的重要支撐力量。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場規模約為294.16億元,預計2026年將突破700億元。大模型技術將重構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競爭格局,并為中國外貿企業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基于大模型的應用,正通過跨境電商、智能客服、產品設計等多個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提升。最后是跨境電商與產業帶“碰撞”出的新動力。跨境電商已經成為中國外貿的重要增長點,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特別是產業帶的加入,形成了“跨境電商+產業帶”的新外貿模式,極大地提升了外貿企業的市場拓展能力。產業帶和電商平臺的融合,不僅幫助傳統外貿企業轉型為跨境電商企業,還推動了“全球化+本地化”的雙重戰略落地。企業走好高質量“出海”之路,關鍵在于開新局、拓渠道、促轉型以及創需求。多元布局是化解外需市場萎縮的重要手段。要深耕由《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15個成員國構成的超大規模一體化市場,加強與東盟、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的合作,延伸產業鏈和供應鏈,提升中間品出口份額。同時,要加大“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開發力度,主動與商協會及業內企業協作,推動資源共享與壓力分擔,共同應對市場風險。跨境電商是開拓新渠道的重要抓手。訂單模式的轉變要求外貿企業順應數字化浪潮,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擴展客戶群體,以創新渠道彌補傳統市場的訂單減少。綠色轉型是應對國際市場變化的重要方向。要把握零碳經濟的崛起趨勢,加強環保和低碳轉型。面對歐盟“綠色壁壘”等環保要求,中國外貿企業應加速研發低碳技術,優化生產流程,推出符合綠色標準的產品,以鞏固國際市場地位。需求創造是突破市場困局的關鍵一招。外貿企業要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研發產品。例如,深挖海外文化和生活場景,開發高附加值、功能性強的產品,突破價格競爭,開拓細分市場。國內文旅經濟的繁榮也為外貿提供了靈感,企業可以結合文旅活動或賽事開發帶有文化故事的衍生品,通過文化輸出提升品牌辨識度,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通過多措并舉,我國外貿企業才能在復雜環境中贏得發展新機遇,實現高質量“出海”。來源:光明日報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抖音電商推出九條扶持措施:全面提升商家體驗,降低經營成本發布時間:2025-01-07
來源:電商會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

